从钱王庙开始丨王佐臣
记得小时候,爷爷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后人:我们家祖籍是浙江,我们是钱王的后裔。 他还多次交代:自北宋初年起,祖宗交出吴越王大权后,各府告急,家眷四散。 他们一一飞走,隐姓埋名,过着“不理官不扰民”的生活。 一是为了让当时的大宋皇帝放心,二是为了防止日后发生灾难,以及波及九个部落的血腥灾难。
自从北宋废除吴越国之后,钱王血统各府数百人就一直在寻找安身之所。 以我家这个支系为例。 他们先隐居台州,由钱改姓王,后又回到田野,世代生活。 后来,他们搬到了扬州地区的宝应老城区。 现在我们渡江到上海已经一百年了,等等。 难怪老人们要叮嘱子孙后代不要忘记祖先。 一代又一代的长辈将这个故事口述给子孙:“生时姓王,死后姓钱”。 以前听老人们讲述这些遥远的家谱秘史,感觉比童话书中的内容更加神秘。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我发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生活可谓充满惊喜,于是我不再感到惊讶。 且不说世间事物相隔数千年,即使发生在眼前,也常常出现“带头丢尾”的困境。 人们的生活常常是“有计划却没能赶上卖淫”,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小时候第一次听说我是吴越王的嫡系后裔。 我认为这非常了不起。 你是否记得? 头昂得比公鸡还要骄傲。 过了一段时间,人都老了。 回顾现在,回忆过去,他们仔细地弄清楚,在他们在晚唐乱世称王之前,他们的祖先只是农民或渔民! 而且,在当今社会,即使你是孔子的后裔,秦汉的后裔,你仍然不必依靠劳动来谋生。 你们要对家、对国家、对世界负责,对所做的一切充满热情,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再说了,我的祖先钱镠不仅忠于唐朝。 朱温篡唐建立梁朝后,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无奈地向后梁称臣。 标题。 后唐灭梁后,我祖钱镠上表后唐称臣。 为了继续担任吴越国的国王和天下军队元帅的称号,他还获得了玉书金印以示宠幸。 。 在整个故事中,钱王一边向中原朝廷宣示臣服,一边巩固自己的小朝廷。 他的官署不仅叫朝廷,他的幕僚也叫大臣。 他们还建立了自己的年号,包括天宝、宝大、宝正等。 直到钱元观继位后,才开始使用中原王朝的年号。 同时,历代钱王还自行与新罗、渤海等国交往,也向外国授予封号和爵位,仿佛把自己视为中原的皇帝。 他们多么高兴啊! 可见,我们的祖先生活在乱世,孜孜不倦地称霸江浙,却不愿与北方频繁更替的中央政府对抗。 所以,在那些战乱肆虐、政权急剧更迭的五朝十国之中,吴越国还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区。 此外,其先祖钱镠还在钱塘江上修建了石塘,并在京城任命治水使主管水利,专门治理河道和筑堤,并开发了太湖周边的圩田。 通过这些惠民举措,提高了吴越的农业生产,使辖区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吴越强大时,曾拥有十三州,包括今浙江省全境以及江苏省东南部的苏州市、上海市,以及福建省东北部的福州市。
钱王庙位于美丽的六安文英公园内的西湖之滨。 几年前,我就听族人传言,钱王各支系的后裔,可以拿着家谱联系钱王庙的管理处,可以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祭典。 于是我翻出了爷爷留下的那本古老的古董家谱,一本用线装订的泛黄的楷书家谱。 上海政法大学的侄子王一兵联系相关部门获悉,仪式日期为每年农历十八日。 所以几年前,我和哥哥、嫂子、侄子、女婿等几个人一起开车去祠堂祭拜。 然而离开之后,我的心情却是五味杂陈,更加难以形容。 首先,我要感谢当地人民政府和管理人员。 这一天钱王庙不对外售票,不准游客参观,让全国各地的钱王后裔自由出入。 进入钱王庙大殿后,古柏林立,梅花遍地。 桌上摆着四根香烛,鸡、鸭、猪头、牛头、新鲜水果、各种供品层层摆放。 大厅前后廊彩旗飘扬,龙狮舞动,人流如织,场面显得格外庄严、雄伟。 吴越国钱氏第三代、五王的雕像高高矗立,香烟缭绕。 走过功德重坊、东西殿、假山池,亲身感受到宫殿的威严。 无论走到哪里,大厅、走廊、亭阁里都挂着与祖先有关的历史文献。 特别是体验了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技术再现的“钱王筑海堤”。 当观看其他历史场景时,他们感受到了浓郁的古韵,充满了趣味。 然后拾级而上后堂楼梯来到藏书楼,终于看到了一千多年前唐王颁发的铜质《免死文书》。 我很惊讶。 南墙上的广告牌上,在密密麻麻的各家谱分布图上,我找到了我们一家人去台州的原始记录,与我们的家谱一一对应。 当时我心里不禁又悲又喜,只可惜经常对我们说“生时姓王,死后姓钱”的爷爷再也不能了。共同见证这一盛况。 解说员雄辩地说:钱学森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共和国的伟大英雄,是第三代钱王的玄孙。 我当场询问了博物馆的负责同志。 钱学森是第三代玄孙。 你有证据吗? 他是哪个后裔? 而我们这些从钱改姓的人,现在算是钱王的嫡系后裔了吗? 结果我不知道该问什么。 这时,我的心里既后悔又纠结,就像西湖之水随风汹涌,一发不可收拾。 经过这么多年的寻祖之旅,如今我们站在祖宗牌位前,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总而言之,我心里曾经想过的事情最终都落入了云里雾里,就算想说也放弃了。 也许,这就是生活。 或许,这就是每个家庭的寻根之难吧!
是的! 人生的得失无非是名利。 无论他是王后还是平民,都无需再担心了。 “天下繁华,皆为利。天下繁华,皆为利”。 毕竟,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时带不来,死后也带不走。 荣华富贵得之难,失之易。 所以,众生虽然不计个人得失,不一定能成为圣人,但至少不要把名利看得太重,一生不必背负过眼云烟。 牢记祖先的教诲固然是好事,但轻视自己就会适得其反。 现在的社会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当一个人成名后,他就会升入天堂。 他不说一句话,却有人靠近他,寻根寻祖,为他弥补一段连八竿子都打不到的辉煌历史。 参观完钱王庙,心情平静了许多。 我虽然是钱皇后的后裔,但我和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一样,也是炎黄子孙。 这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坦然地面对得失。 我们不会因得到什么而高兴,我们不会因失去而疯狂,我们不会因失去而悲伤,我们不会犹豫,顺其自然,过着酸甜苦辣的生活。 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一种迟来的领悟,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一种心态。 人生总会有不幸与祝福相伴,总会有得与失。 一个人既不偏爱富人,也不轻视穷人,而平等地爱护一切众生,这就是一个非凡的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如今我已经七十多岁了,我不会再像我的祖辈、爷爷那样口口相传“生时姓王,死后姓钱”。 我只是想告诉后人“一生一世,草木秋长”。 他们应该珍惜时间,热爱祖国、热爱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活干净,做事认认真真。 辜负红尘,辜负祖宗。 谨以我去钱王庙时在西湖边写的小诗来结束这篇文章,这首诗曾被中国诗歌网推荐过,谢谢分享。 感谢您的阅读!
《西湖柳树》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