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如你所愿”——清明节之际的追思与慰问
清明节,人们缅怀先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清明节显得尤为特殊。 从北京西城区文化胡同的故居,到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人们缅怀一位年仅38岁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年轻人——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中国共产党。
时光飞逝。 当记者“穿越”到100多年前,一一梳理李大钊同志的梦想和愿望时,发现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他为之奋斗的理想”正在一一变成现实。 。
理想1:“建立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组织”
在北京西城区新文化街北侧安静的文化胡同里,有一座鲜为人知的李大钊故居。 如今,故居正在修缮中,不久将迎来更多的参观和纪念。
李大钊纪念馆管理处主任刘洋说:“李大钊在院期间写文章最多,基本上每九天写一篇文章。”
1921年3月,李大钊在《曙光》月刊上以笔名发表文章,公开号召“C派之友建立一个强大而精良的组织”。 他还呼吁“紧急组织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将是“平民的、劳动人民的政党”。
就在这篇文章发表几个月后,1921年7月,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发生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在距离李大钊故居约3公里的国家博物馆里,两件与李大钊有关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一是李大钊遗作《监狱叙事》,二是安放李大钊等烈士的绞刑架。被勒死。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生命在38岁时结束了。
百年来,形势发生了变化,但李大钊等先驱者创立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它经历了许多考验,仍处于鼎盛时期。 如今,它拥有超过9100万党员和超过400万个基层组织。 大派对。 全球最大的执政党更加严密、更加强大。
理想二:“用年轻的自己,创造年轻的家庭、年轻的国家、年轻的民族”。
“为了实现建立一个恢复民族独立、保护人民利益、发展发达国家工业的国家的目标”……经历了屈辱的时代,李大钊在《监狱叙事》中发出了最后的呐喊”。
100年后的今天,亿万人民早已成为自己国家的主人,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安排行使自己的权利。 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建成,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水平令世界瞩目——GDP突破100万亿元; 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高铁运营总里程、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社会主义想要富,而不是穷。它的目标是组织生产,而不是破坏生产。” ——正如他所设想的那样,一百年后的今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的解决。 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文明古国充满生机和青春活力; 百年党正值风华正茂,开启新征程。
理想三:“黄金时代不是在我们身后,而是在我们面前;不是在过去,而是在未来。”
万安陵园李大钊烈士陵园内,矗立着一尊李大钊汉白玉雕像。 清明节假期第一天,不少民众自发前来瞻仰,雕像上覆盖着群众赠送的鲜花。
北京市民刘勇特意带着儿子来到祭奠现场,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先辈们的理想和期望。 “让孩子们记住他的成就。他是给我们带来今天更好生活的先驱者之一。” 刘勇说道。
60多岁的李先生站在雕像前献花,拿出随身携带的音箱,播放歌曲《我的祖国》。 “在音乐中,我能感受到李大钊给我们带来的力量。”
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如今,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播下的种子已经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华民族迈入了新时代。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就在20多天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标志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 到2035年底,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着提升……一幅“黄金时代”的画卷正在世界面前展开。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