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祈风石刻,南宋严义忠等人祈风石刻

2024-05-29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九日山祈风石刻,南宋严义忠等人祈风石刻

南宋颜一中等祈风石刻

南宋严益中等人祈风石刻位于九日山西峰石刻群南层下部。石刻原文:州二卿严益中祈南风回船,循古例而行。船庙书记刘克勋亦祈。生前无比光荣。礼毕,饮酒祈福,祭拜羊谷,实为大胜。副驾陆同福、左翼全军陈世才、船主赵崇禹、县令薛继良随庙而至。总政会右赵士枢奉命为开国知县,未至。是时正春酉癸卯乙丑年初夏。撰文为同福。

九日山祈风石刻的人文_九日山祈风石刻_九日山祈风石刻的历史

此石刻记载的是南宋开元二十二年(1242年)泉州知府严义忠率幕僚刘克勋到九日山举行祈福仪式的情况。“知府二卿”即是严义忠,“二卿”是连任的意思,不是两个人,是说严义忠连任两届知府;“祈回船”是回来的意思,通俗的解释受到欢迎;“遵古例典章”是遵守古人的规矩、约定俗成,“船部尚书”就是刘克勋,“同祈”是一起参加祈福仪式;“重同存亡”解释为宋朝重视发展海外交通贸易,希望永远延续下去。

九日山祈风石刻的人文_九日山祈风石刻_九日山祈风石刻的历史

根据多方消息,九日山文物管理所原所长胡家齐曾估算,南方一艘200吨重的木船,相当于北方近760头骆驼的载重量。再加上当时泉州的国内生产总值,相当于南宋的1/50。由此可见,当时泉州的海外交通十分发达。

九日山为何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实这些石刻都有明确的记载。比如1183年的一块石刻上写着“送船”,就是“送别”的意思,既然是送别,那肯定就是出发站;而1242年的这块石刻上写着“迎宾”,那肯定就是终点站,因为从常理上讲,中途不可能送行,中途也不可能迎宾,所以这些石刻就是九日山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和终点的见证。在这些石刻之中,有两个字“待潮”,表示这一边是内海。根据史料记载,当时的潮水是九日山后面锦江东江和西江的汇合处,所以就意味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就在这里。

那么,九日山为何会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呢?首先因为南安丰州是最早开辟闽八省的,也是闽南最早的政治中心。它始于260年前的三国时期,历经数朝代,到今天我们目前的历史是1759年;丰州作为我们的县治,辖地包括整个闽南地区,包括莆田、仙游、泉州市、晋江、同安、厦门、漳州的一部分、长泰、大田、安溪、永春等地。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丰州,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人文条件;虽然在唐朝700年间,将当时的武荣州迁至现在的泉州,但直到1937年,县治迁至现在的南安市,丰州依然是县治所在地。 第二个原因,是由此地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这里是江海交汇处,潮水还到此处,提供了地理条件;有“水往低处流”的说法,九日山后面,东江发源于德化,西江发源于安溪,两江在九日山后面的双溪口汇合。在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我们的先民利用地理差异,顺流而下,搬运瓷器、茶叶等,到达古两安港;古两安港在史料上有记载,即南北朝时期558年,印度高僧库那罗塔两次渡海,在闽南第一座禅寺“延福寺”住持三年,翻译了世界上最早的大乘《金刚经》。他的到来,可以证明古两安港是一个深水港。 第三个原因就是这些祈风石刻,因为这里有闽南第一代海神,即石刻上记载的通元王、广福王和善礼王。海神引发了祈风仪式,祈风仪式又引发了祈风石刻,证明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第四个原因就是这里有丰富的物质基础,有了物质,才能贸易,才能交换。德化瓷器是中国四大名瓷之一,而这里是外销的必经之路。安溪的乌龙茶、流经仑苍的铁铸件、笼石、丝绸、桂圆干、笋干等等,都是顺流而下,在这里卸货,然后装上船进行贸易;同样,当时进口的货物,也是通过涨潮的推力,从台湾海峡在这里卸货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交通运输,古人的生产力不发达,我们的交通工具是船,而北方人靠的是骆驼。 那时的船只没有动力,风是决定航行的因素,古人祭祀海神,祈求风调雨顺、航行平安。闽南第一代海神就在这里,所以这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以上五个方面证明九日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潮水仍直冲金鸡桥下,从九日山往下看,依稀还能看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南安媒体整合中心出品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