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久违的家乡

2024-04-18 -

李天庆

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家乡已经很模糊了。 我经常在梦中想家。 回到家乡已久,时值春天三月,满眼都是绿意盎然,如水洗过的清新。 我浮躁的心立刻平静下来,身心都仿佛被过滤了一样,清澈透明。

这一天,潇湘下着细雨。 雨滴编织了一层厚重的面纱,遮盖了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人、那些路。 雨帘掀开后,世界依然一片朦胧。 山峰就像绿纱中尚未苏醒的仙女。 他们几乎完美地染了一幅画并朗诵了一首诗。 云雾缭绕中,我怀疑自己完全走进了画里。

当车子进入九安北,仙境般的景色开始舒缓你的眼睛。 喀斯特地貌的峰峦向远方退去,层层守护着郁郁葱葱的绿色田野。 老农民三三两两赶着牛耕地,悠闲地走过风景如画的田野。 驻足眺望,山峦蜿蜒,山峦辽阔连绵。 群山如万帆竞相,又如波浪起伏,汹涌澎湃。 走进村里,青砖黛瓦,古色古香,青石板,曲折的鹅卵石小路。 人们静静地坐在门前的石脊上。 男人们在烧干香烟,女人们在聊着家常事,孩子们在和小狗玩耍,村前的大鱼塘里充满了蛙声。 高耸的古柏更加凸显了村庄的古色古香,仿佛踏入了历史的门槛……

九安北村位于宁远县万井镇。 位于著名风景区、国家森林公园九嶷峰脚下。 与九嶷山在一条线上。 三面环山,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属南岭山脉,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夏天不太热,冬天不太冷。 交通也十分便利。

九安北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千年古村落。 全村有近千户、4000多人,均为李姓。 没有混姓。 其始祖是南北朝时期南齐盗将李道变。 他率军来到九嶷山后,看到山清水秀,便定居于此。 相传九安北村的直系祖先是白廷公。 经过数千年的繁衍,已历经56代,如今人口繁盛。 九安北历史悠久,是人才辈出的地方。 宋代大理寺宰相李世南出生于此。

翰林邻里中心礼安_久安背翰林祠_东安头村翰林祠

而这个号称千年古村的小村庄又是如何如此完美地保留着过去的呢?

说它完美,就是说它是一个古老的原始存在,有很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远远望去,村里没有任何商业增建。 这里还不是旅游胜地,就连小溪边洗衣服的小女孩也不会多看一眼远道而来的客人。 村口,已经有赶牛犁地的老人,扛着菜的妇女慢慢地走着。 没有门票,没有游客,没有浑浊,没有喧嚣,只有村前的一座“国宝”——翰林寺,静静地等待着我。

据考证,九安北翰林寺始建于宋代,为纪念李世南而建。 后来明朝永乐年间和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曾多次修葺。 翰林寺占地1856平方米,进深96米,面阔20米。 青石铺地,飞檐翘角,木雕门窗,工艺精湛,古色古香。 是典型的宋代民居建筑群,极具观赏价值。 翰林寺是旧庵北村人们祭祖、纪念名人、聚会、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2006年被列为湖南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迈着急切的步伐,走进了村子。 令人惊奇的是,村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古民居。 这些古民居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每一栋建筑都有着浓浓的历史沧桑感。 一些老房子保存得相当完好,青砖黛瓦,重楼飞檐,充满了古韵。 一条条青石巷四通八达,相互连接。 一位安静的老人坐在石阶上,一位妇女正在开着的木门内工作。 走在古村里,古老的气息悄然袭来,仿佛你已经归化在历史之中。

东安头村翰林祠_久安背翰林祠_翰林邻里中心礼安

回家后的几天里,我的心情一直都是愉快的,甚至长时间处于兴奋的状态。 清晨,看日出,看云雾; 傍晚,看夕阳西下,看炊烟袅袅。

村子右边的山叫金子坊。 山体端庄秀美,丰腴俊秀。 山顶白云缭绕,直插云端。 山顶上有这里独有的松树,叫石松。 只要土壤很少,水分很少,它们就可以常绿。 上面的松树已有数十万年的树龄。 登上金子坊,山色尽收眼底。 山脚下有许多纵横交错的道路,小山村里炊烟袅袅。 这里是登山探险、看日出、看云海的绝佳去处。

九庵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中有洞,洞中有山。 以其洞窟众多、洞窟景观奇特而闻名。 村内有“赛镜岩”、“燕子岩”、“麒麟岩”、“水马头”、“岩头”等溶洞9个。 相传村北溪水流入这九块岩石,故名九岩北,后改名九安北。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正在享用香喷喷的酿豆腐和血淋淋的鸭肉。 门前占地20亩的“大池塘”里充满了蛙声,高高低低,如鼓如号,与曹彬所写的“大池塘”极为相似。 “黄莺无声处啼,青蛙独听青草池”的意境令人久久陶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