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座皇陵并没有埋葬皇帝。 全国最大的石雕在安徽凤阳。
凤阳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古称中坜、濠州。 隶属于滁州市。 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也是凤阳花鼓的发源地。 悠久的历史和对自然的热爱,孕育了凤阳名山大川和内涵深厚的淮河文化。 在凤阳众多的名胜古迹中,明朝皇帝古城和明帝陵石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说起明朝皇陵,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北京十三陵,明朝十六位皇帝中的十三位都埋葬在这里。 此外,明太祖朱元璋也安葬于南京明孝陵。 明景泰皇帝朱祁钰被废,葬于北京西郊金山。 建文帝朱允炆因下落不明,没有陵墓。 除了这十五座皇陵之外,明代还有四座皇陵,分别是明祖陵、明皇陵、明东陵、明明陵。
明皇陵位于凤阳县城南七公里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其父母、兄妹所建。 整个工程于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动工,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竣工。 据记载,皇陵原占地约2万亩,城墙三层,周长28里。 陵园内的宫殿宫殿,富丽堂皇,严谨,规制与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同。
值得一提的是,东汉以来历代皇陵均坐北朝南,而凤阳明帝陵则坐北朝南。 据说朱元璋的家庭比较贫困。 他十岁时,父母、兄弟、嫂子相继死于瘟疫。 由于买不起棺材,他只好用旧衣服裹起来,盖上三尺黄土,匆匆掩埋。
二十年后,朱元璋成为吴王,他命人前往濠州修复父母的坟墓。 当时有人建议不能轻易改变祖坟的方向,于是朱元璋在原来祖坟的基础上修建了皇城、砖城和三座土城。 后来朱氏后裔中涌现出了朱元璋等16位皇帝。 因此,明帝陵被民间称为龙脉、风水宝地。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张献忠攻克凤阳,砍伐明帝陵附近松柏数十万株,烧毁明帝陵地面建筑全部。陵。 皇陵碑至今仍存。 据统计,明帝陵内共有石像32对,其中麒麟2对,石狮8对,石马及御马者6对,石虎4对,石羊4对。 。
明帝陵的石像数量不仅为帝王陵墓历史上之最,而且造型生动,雕刻精美,尤其是八只半跪半卧的石羊。 它表达孝心,跪下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 其艺术风格精美绝伦,堪称继承宋元、汲取明清启发的大型石雕艺术的代表作。
有趣的是,一头重约数吨的石麒麟左前腿上有明显的抛光痕迹。 据了解,自古以来,当地就有生麒麟的传说,于是当地人就把麒麟腿上的石粉刮下来带回家喝。 本着男左女右的原则,石其林的左腿逐渐“瘦”了。 明皇陵成为文保单位后,这头石麒麟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全长257米的神道南端两侧,各有一座碑亭。 亭内分别供奉着“无文碑”和“皇陵碑”。 两碑尺寸规格相同,高均为6.87米。 其中“皇陵碑”的碑文是朱元璋亲笔所书。 全书共1105字,讲述了朱元璋的家庭背景和建国过程。 这是真诚的,没有任何做作。 是研究朱元璋的珍贵史料。 。
明帝陵墓中的“无字碑”不仅是为了布局对称、美观,还有很深的情感寓意:朱元璋认为,他能够成就自己的帝业,不仅靠个人的努力和上天的眷顾,还凭借父母积累的善行帮助。 我对父母深深的感激和思念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所以我采用了这个有意义的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