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派王根“艮”字读音再思考

2024-04-27 -

非常感谢王继儒先生对他的拙文《台州学派王艮中“艮”读音的思考》(见《光明日报》2013年2月20日)提出质疑(《“艮”字读音思考》) “台州学派王艮不能读作“音”)。”,见《光明日报》,2013年3月8日)。他的问题促使我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坦白说,我没有做过文字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古文字,所以我对王艮“艮”读音的思考,并不是基于文献学,而是从王艮的出身、经历、名字的变化、当时的社会出发,这也是“进路”。 ”被历史学家所使用。

自从开始研究明代历史以来,我一直把王艮的“艮”视为“八卦”卦象之一,读作(gn)。 疑惑是从1995年开始的,当时我受邀撰写《王阳明传》(后定名为《大儒——王阳明》,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我比较仔细地阅读了《王阳明全集》,尤其是《传中传》和《传记》和《王阳明传》。 《阳明谱》,加深了人们对王艮本名王“殷”而非《明史·王守仁传》记载的王“艮”的印象。 《阳明谱》比《明史》更详细、更生动地描述了王殷到南昌会见王阳明时的情景:

(正德十五年九月)泰州殷王头戴古冠,手持木简,作《志》两首诗。 请看一下。 君子异于人,故降爵以迎。 坐下后,他问道:“什么王冠?” 他道:“有一顶于家冠。” 问:“什么衣服?” 他说:“老赖子就戴着。” 他说:“是不是像老赖子?” 他说:“是的。”他说:“我会停止学习,拿上衣服,但在上课之前,我会捂着脸摔倒哭泣。” 银动了动,侧身坐下。 吴在谈及《止之格物》时说:“我的学问是润色抗节,奢靡之学。先生的学问极其深奥,只为有心者而得。” 所以他拒绝遵守和遵守弟子的礼节。 张先生改名“艮”,字改为“如之”。 (《王阳明全书》卷三十四“年表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钱德宏等人编撰《阳明谱》时,王艮也参与; 《阳明谱》完成时,王艮还活着。 因此,这份记录的真实性是不存在任何疑问的。 不仅王艮本人认了,还有陈九川、夏凉生、万超、欧阳德等众多见证人。

如果单独讨论王艮的“艮”字和他的“如之”字,毫无疑问,“艮”被视为卦象,读作“庚”。 其实,即使你知道王艮的真名是王殷,也知道王阳明改名,由于先入为主的原因,你可能不会对王艮的“艮”的读音及其关系产生太多的联想。与“寅”。 我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虽然质疑不断,《天下大儒》中仍采用程说,并有如下描述:“‘艮’是八卦中的卦象,代表山,巍然挺拔,不附于人,这符合王殷的性格;但又应该克制,要适度,所以叫‘汝之’。”

也正是在写《王阳明传》的过程中,我日益强化了一个观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无论是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程颐、程镐,还是朱熹,陆九渊他们的核心思想几乎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 对于王阳明来说尤其如此,他总是强调“成才就是知识”,并声称他的教义应该为“普通人”所理解。 因此,思考事物更应该关注它的发展过程。

这就加深了王艮对“艮”读音的困惑:字面上的“音”改成“艮”很方便,但口头上怎么改呢? 是否有必要宣布,今后王音不再叫王音(yn),而是王根(gn)? 以当时的通讯手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开始做一个假设,“gen”也可以读作“”吗? 是否应该将字名改为王“根”,称呼仍为王“银”? 我曾多次就这个假设向朋友请教,其中包括台湾的黄金星、陈玉女等老师。 黄、陈二友同意我的基本想法,也提出如果古字中的“殷”和“艮”读音相同,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后来陈玉女教授还帮我查了“艮”的四个读音。

关于“艮”的前两个(即第四声、第三声)的读音和解释,我在我的文章以及各种词典、词典中都已经讨论过,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关于“艮”的第四种读音和解释,即作为“人”的异体,见秦公《新版北陂子》(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5-16页:“人”字“在”隋代《范皋墓志铭》中,“人”被刻为“根”,“根”是“人”的变体,然而,这是因为“刻者”不识字还是粗心造成的吗?而错把“闽”刻成“艮”呢?这种情况在古代石刻、木雕和印刷品中经常出现,而这也是异体字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艮”的第三种读音和解释,是“寅”的异体,读作“寅”,见于许慎的《说文解字》。 宋代徐玄增补的《说文解字》(大虚本)卷十四“金”部云:“银:白金。从金,艮声,于金切。” 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卷十四“金”节亦云:“银亦白金(注:注略)。 晋人,根生(于晋切,十二节)。”

新式碑文_碑别字新编在线查询_碑别字新编

无论是徐适还是段评,有一点是明确的:“寅”与“艮”同音。 “艮”的读音中,“寅”就是其中之一。 甚至应该说,“寅”的读音是“yn”,因为它借用了“艮”的发音,“艮”的读音是“yn”。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例子太多了。 仍据徐宣补本《说文解字》中“晋”节,发现有“殷”字、鋋、鋋、铅、锡、铜等文字。 可见,在古汉字中,“从金”的部首有“金”。 它们大多借用正字形的读音。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些问题。 因为《说文解字》在解释“金”部分的“殷”和“夕”时,“艮”和“易”的读音分别是“御金切”和“弦之切”,但在“匕”部分时“艮”部分解释为“艮”,“夷”部分解释为“夷”,注音分别为“古根切”和“阳亦切”,这也给古文字学家留下了一个新的课题:“艮”的各种读音究竟是哪一种。 “易”和“艮”一样,有多种读音和解释吗?

除了意义和发音之外,“艮”的字形尤其值得关注,这或许有助于破译其本义和发音。 《康熙字典》采用了《说文解字》中“玉金切”的读音和“银”字“白金”的定义。 但由于《康熙字典》的主要功能是“说文”而不是“释词”,所以它并没有引用《从进》中“寅”字的结构以及《康熙字典》中“根生”的读音。 《说文解字》。 这并不意味着《康熙字典》否定“根生”的读音。 其他词典、词典也可采取同样的观点。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或许还有更充分的理由,一本台湾出版的《异体字辞典》(2004年1月正式第五版,学术网第11版)被列在序号为“06画·021·”的目录下。匕首”-013。 在字体大小“Gen”下,标出了“Gen”一词的四种“发音”和四种解释。 第三个和第四个含义是我在《台州派王根对“艮”读音的思考》中写的,文中引用的字是“殷”和“民”的异体。 以下是网上书籍和照片(为了节省空间,缩小了字号,压缩了行距,繁体中文转换为简体中文):

字体大小

正字法

【创】创-00-06

发音

(1) ㄍㄣˋ (2) ㄍㄣˇ (3) |ㄣˊ (4) ㄇ|ㄣˊ

碑别字新编在线查询_新式碑文_碑别字新编

定义

(1) ㄍㄣˋ

易经卦名:

八卦之一。 ...象征着山脉。

六十四卦之一。 ……动静不失时机,道路就会光明。 (其余省略)

(2) ㄍㄣˇ

食物很硬但不脆。 例如:“根萝卜不好吃。”

直立。 例如:“这个人太真实了!” (于略)

(3)|ㄣˊ

碑别字新编在线查询_新式碑文_碑别字新编

“银”的变体。

(4)ㄇ|ㄣˊ

“人”的变体。

如果把王艮的“艮”与王殷的“殷”分开来解释,就没有理由把“艮”读作“殷”。 但如果我们从王音的“银”的角度来解读王艮的“艮”,那么“金”去掉“银”后留下的“艮”无疑就是“金艮之声”而来的“艮”。 ”。 。 因为王阳明把王殷的“金”中的“银”去掉了,留下了“艮”。 其实,这也涉及到一个研究理论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事物的起源和过程来思考结果,还是应该从结果本身来讨论结果? 看来,“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像王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输给了王阳明、王艮,而且还从两千多年前的《说文解字》,发展到了现代的《异字词典》。 21世纪。 一些文件被保存下来。 事实上,即使包括《说文解字》在内的所有中国书法书籍和词书中的“艮”和“寅”读音都没有联系,阳明、辛斋师徒能就此事妥协吗? “公众假期”? 根据他们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连这一点勇气和灵性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有风靡天下的阳明宗,更谈不上能“徒手搏龙蛇”的泰州宗。 而且,中国许多汉字的形形、读音、解释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借用鲁迅的话来说,地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或许是因为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没有讲清楚“寅”与“艮”的词源关系,尤其是“艮”字的四声由来,才引发了王季如先生等人的质疑。读者可能有。 在此,表达您诚挚的歉意。 但也正是因为王老师提出的问题,促使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阐述。 在此我谨表达我的谢意。

附:

近日,中国政法大学邓庆萍博士获悉,她和赵世玉教授在河北省蔚县采集石刻,出版了《蔚县石刻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其中铭文上蕴藏着大量的捐赠铭文。 他们都把“石隐”写成“石根”。 以《重修关帝庙祠堂碑记》为例。 碑尾铭文为“筹开捐善人”。 碑上共刻“石根好人”119个,其中刻“石隐”15个,刻“石根”107个。 这里的“艮”是“寅”的变体。

(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曹操墓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