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渣——哭泣的本溪湖
介绍
我爱这片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嗓音唱道:
这片饱受风暴侵袭的土地,
我们的悲伤和愤慨之河永远奔腾不息,
这无休止刮着的愤怒之风,
树林里传来的温柔的黎明
…
为什么我的眼睛里总是含着泪水?
因为我深爱这片土地……
这里就是西湖区河西后湖一带,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不过除非闲着没事,我很少来这里。这里虽然有高高的新建楼房,宽阔的道路,绿草如茵,但这里只是一片纯粹的居住区。
如今的河西、石人沟、红土岭……有我童年的回忆、青春的梦想,却没有我中年对未来的期盼!
西湖卫星图
20世纪,西湖的西北侧从六塘到茨沟绵延数里,穿山越岭,修建了本溪煤矿;南侧依山傍水,相继修建了洗煤、炼焦、炼铁、发电等一系列工厂。一条铁路和公路沿西湖河从中间穿过,河的对岸是山坡上低矮破旧的居民区,商业街熙熙攘攘,政府、医院等鳞次栉比。
西湖人曾经幸福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走路上班,河这边是家,河那边是单位。他们曾经满怀热情地奔走于全国各地,支持新建的煤钢基地,自豪地宣称:我们本溪是煤铁城,是中国工业重镇!如今,这份骄傲已经没有了……
如今,他们的后代只能远赴他乡打工,甚至告别父母,离开熟悉的山城,离开家乡,到发达的/工业落后的/农村的城市打工,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谋生。
水总是向低处流,人总是追随资源,不是吗?
每次走到西湖百货路口,心里总有种莫名的压抑,甚至比阴沉的天空还要沉重。绿树掩映下的铁厂、煤矿,沾满厚厚的煤尘,锈迹斑斑,破烂不堪,废弃在山坡河畔。住在崭新建筑里的人们,走在越来越萧条的街道上,脸上挂着忧虑的神色。关闭的铁厂、枯竭的煤矿,夺走了西湖居民的饭碗和昂扬的笑容。煤矿工人,成了记忆中的职业,永远离开了本溪这座山城!
每次望着西湖的山谷沟壑,总忍不住想象这是一块香喷喷、油光满面的五花肉。狭长的山谷沟壑里,工厂、矿山、居民区、行政区、铁路、公路星罗棋布。狭长逼仄的山谷沟壑里,条状分布、功能明确、井然有序。绝对不是城镇常见的自然发展,这是建设前城市规划清晰明了的结果。大约一百年后,这块五花肉被榨干炼油、炼水,剩下的像猪油渣一样的碎块,成了文物保护级的厂矿废墟和共和国为改善西湖居民居住条件而兴建的崭新居住区。我想悄悄问一句:地下没有矿藏,地上没有工厂,这栋新楼还能住多久?
西湖区政府大楼及背后的东山
(日治时期称城中山)
我大声质问:这些工厂、矿山是谁规划建设的?谁奠定了本溪湖的城市布局?谁只知道掠夺本溪湖地下的矿藏而不归还这片土地?
每次走到西湖火车站附近,总感觉对面的山上有一双恶毒贪婪的眼睛,注视着我,注视着本溪湖。是谁?是谁用充满血丝的邪恶目光窥视着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
日治时期本溪湖市政府大楼及其背后的东山
(城中山)俯瞰本溪湖的建筑
我终于找到了那只注视着我和西湖山谷的邪恶之眼。没错,就是它!本溪湖的资源掠夺者,石油吸血鬼,西湖经济衰落的始作俑者。它就在东山的最高处,像一头狼蹲在山顶看守羊群!你看清楚了吗?!
老照片告诉我们,很久以前,西湖的东山(城中山)最高处有一座异国风格的建筑,那是中日合资本溪商贸煤铁公司(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改名为伪满本溪湖煤铁公司)的投资人和创始人,掠夺本溪湖资源达四十年之久的日本人大仓喜八郎的墓地,他应该也是本溪湖城市规划建设的领导者。
我在西湖东山的一个山顶上,发现了一座1966年被拆除的发墓,墓内杂草丛生,树木茂密。发墓的大石头散落在约七八十平方米的荒地上。庄严的文物保护石碑告诉我,这里就是大仓喜八郎的发墓。他生前掠夺本溪湖的资源,死后也要守护这块肥肉。看到这座墓,让我想起了另一座“肉丘墓”。
这个大仓是日本新潟县人,1837年出生,1928年去世,享年92岁(他寿命很长,是很多短命的中国矿工用生命支撑起来的高龄)。他的父亲是社区干部,他18岁开始学做生意,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中靠贩卖军火发了一笔小财。你知道他为什么视中国人的生命如蚂蚁吗?因为他的第一桶金就是靠贩卖害死人的军火赚来的。
年轻的大仓喜八郎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中国东北南部被日本占领为其势力范围,安丰铁路修建至本溪湖。1906年,靠军火贸易发了小财的大仓喜八郎来到本溪湖,以中日合资本溪湖煤铁公司的名义开始侵占和掠夺本溪的煤铁资源。从此他靠奴役中国矿工开采本溪湖煤炭,用煤炭冶炼钢铁,运输日制军火,支援日本的侵略战争,被当时的日本社会誉为大实业家。他来到本溪,在1906年开始筹建本溪湖煤铁公司,他应该已经70岁了,你明白吗?
在他开始掠夺本溪湖资源之后,拥有了庞大的、稳定的、持续的财富来源,拥有大量花不完的闲钱,以及巨额现金流的明确预期。晚年他开始在日本社会做大量的公益慈善事业,至今在日本仍享有很高的声誉,让大仓喜八郎声名鹊起。
同时,本溪湖畔还留下了尸骨累累的矿场遗址、街巷残破的贫民窟,以及日本奴役、压迫本溪湖人民长达40年的惨痛耻辱历史。再加上本溪的煤、铁矿储量已近枯竭,本溪市的发展后劲不足,这是日本侵略中国、掠夺中国的真实写照。
这是日本东京护国寺的大仓喜八郎夫妇之墓,跟西湖东山上的发墓建筑风格是不是有点相似?是不是看着有点眼熟?!
每一个来到本溪湖的日本人,都来祭拜他的发墓,因为他被誉为当时日本伟大的实业家。他依靠本溪煤铁公司持续稳定的巨额利润,不断开办贸易、建筑、制麻、银行等各项企业,创立了闻名东亚的大仓集团;他用压榨本溪湖人民赚来的黑心钱,在日本创办了两所大学、一所医院、一所剧场等,造福了日本人民;他把本溪湖出产的煤、铁矿石就地冶炼成生铁,逐一运往日本冶炼成钢铁,供日本制造枪炮,支援和保证了日本侵略战争的物质需要。他曾十多次获得日本天皇的勋章。
大仓喜八郎佩戴各种奖牌
1915年,他被封为男爵,他的眼神贪婪而恶毒,我不知道他能数得清,这些纪念章是用多少本溪湖矿工的尸骨做成的。
大仓喜八郎77岁生日时,孙中山赠送了他一幅书法礼物
他以江苏铁路为抵押,借给孙中山当时200万日元的巨款,同时与东北军阀张作霖有密切的联系。
总之,他用从本溪湖等地赚来的钱的一小部分,资助当时在中国互相仇视的南方革命党和北洋军阀,希望中国永远处于军阀混战、国弱民不聊生的状态,然后从中国各军阀的互相勾结中获取利益,以极低的工资、极繁重的劳动、极其恶劣的工作生活环境雇佣中国劳工,赚取巨额血汗钱。
大仓喜八郎和东北军阀张作霖谈了什么?是诱使张作霖出卖本溪湖煤矿还是南芬铁矿?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创始人为大仓喜八郎
我大声问一句,今天你们的大学还在教“要中国煤,要中国铁,不要中国人命”的殖民掠夺经济学吗?你们学校的祖宗是踩着本溪湖矿工的尸骨发家致富,成就一生功名的,将受到万世的诅咒!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的纪念雕像。
大仓喜八郎创办的日语学校。
日本家乡的大仓喜八郎创办的医院里,竖立着他的纪念雕像。
日本新泻的纪念碑
你看,日本有那么多大仓喜八郎的纪念碑和雕像,我懒得一一展示。但在他人生巅峰的一风溪湖,纪念碑就更多了,但那些纪念碑却令人羞耻,惨无人道,令人发指,不堪入目,充满了血泪。
他还喜欢京剧,曾花重金邀请梅兰芳到日本演出。
这是大仓喜八郎的儿子,大仓集团的继承人大仓喜七郎。我到现在都不明白这个名字是怎么排的,可能是因为国情不同吧……
靠本溪煤铁和中国矿工生命起家的大仓集团,最终在1998年的金融危机中破产,大仓集团坚持了90多年。
大仓喜八郎特别喜爱收藏中国古典书籍。据报道,2013年12月,“大仓藏书”被北京大学以18亿日元的价格回购。按照2017年8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汇率,1元人民币约等于16.5日元。18亿日元约等于1.1亿元人民币。北京大学出资50%,教育部、财政部各出资50%。哈哈,教育部、财政部哪来的钱?中国人民的税款啊!好在大仓喜八郎代表的日本侵略者被赶走大约70年后,我们本溪人民又被大仓这只恶狼咬了。
西湖大白楼,伪满西湖煤铁公司办公大楼
西湖大白楼部分珍贵历史照片
在这张历史老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日军端着上好刺刀的步枪站岗放哨。照片中,大门一侧挂着“本溪湖煤铁公司”的牌子,另一侧挂着“日本海军”的牌子。
日治时期本溪湖日本人合影
日据时期本溪湖民歌节选:“十二月,全年大仓集团黑烟蔽日。驻军住鸣山沟,日军街又直又宽。家家户户装上电灯,东山上西式建筑遮天蔽日。闰十三月,东山建鹤友会,山路石板路,公馆在城中山,普通学堂在前。宪兵衙门,更显雄伟。”
据资料显示,许多曾经在本溪湖工作生活的日本人在后来的回忆录中表示,他们极其怀念自己在本溪湖生活工作的那段时光,说自己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本溪湖,本溪湖是日本人的天堂。
如今,西湖剧院门前仅存的一段阳街鹅卵石路。
1980年以前,西湖区政府至顺山民主路(日治时期称为洋街)的路,是一条日治时期铺设的比较宽阔干净的石板路,与西湖狭窄、肮脏泥泞的街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人常说日本人爱干净,足见其一。不过,日治时期,洋街(西湖民主路)是不允许中国人通行的。
2017年7月底,正在修缮的大白楼被列入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建筑,我们今天修缮它,是为了铭记这段被侵略、被掠夺、被奴役的历史,也是为了留下证据,揭露日本大实业家大仓喜八郎掠夺本溪湖的罪行。
大仓喜八郎依靠本溪湖铁厂打下了名声和声誉。
本溪煤矿中央斜井附近,已竖起了一座文物保护纪念碑,这里曾是大仓喜八郎的财富之源。
蔡屯本溪水泥厂前身是本溪湖水泥有限公司,也是大仓财阀的资产,如今已被拆除,变成一片废墟。详情可参阅我的文章《本溪水泥厂的锈迹》。
大仓财阀建造的本溪湖第二发电厂(本钢电厂第二发电厂)为本溪湖系列工厂、煤矿提供电力,现已废弃。
本溪湖站是安丰铁路上的重要车站,从这里运来的煤、铁经过丹东(安东)跨过鸭绿江,连接朝鲜半岛铁路至釜山港,再海运至日本。
安丰铁路(神丹)线上的太子河大桥把本溪湖煤、铁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日本。
日军碉堡守卫着太子河铁路桥,保护了本溪湖煤铁安全运往日本。
残酷镇压本溪湖人民的日本宪兵旧址
日治时期,伪满本溪县模范学校校长崔方秋曾被作为“思想犯”囚禁在这里,后被关进连山关日本狼狗圈杀害。如今,这里已成为危楼,挂着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写着:危楼,行人车辆不得靠近、逗留。
日治时期,慈沟医院无法医治本溪湖矿工的疾病,资料显示,很多病情严重但尚未死亡的矿工,被用席子卷起来,直接扔进集体坟墓。
铸就大仓集团辉煌奖牌的骨骼
西湖石人沟四坑口山坡上的肉丘墓
1942年4月26日,日伪统治下的本溪湖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日本矿主为了保全煤炭资源和井下设备,停止向矿井供气,导致1549人死亡,占当时矿工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遇难矿工都埋葬在这里,民间称之为“肉丘墓”。如今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本溪南芬墓群
南芬铁矿是大仓喜八郎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南芬铁矿开采出铁矿石后,通过安丰(神丹)铁路运往本溪湖。本溪湖煤矿开采出的煤炭在当地炼铁厂冶炼成铁锭,再通过安丰铁路运往日本,为日军侵华制造钢铁和枪炮。建国后,南芬万人坑内分拣出17800名遇难矿工遗体。史料显示,日军开采过的地方,就有万人坑。
我们重点看一看“要中国煤,不要中国矿工命”的故事——肉丘墓。1942年4月26日,本溪湖发生了世界最大的矿难,1549名煤矿工人遇难。这里就是亡灵的集体墓地——肉丘墓。日军竖立的石碑正面刻着这样一句话:本溪湖煤铁公司牺牲的工业战士永垂不朽。
哈哈,工业勇士,多么光荣的名字,或许更适合矿难中丧生的30多名日本人。可惜的是,死去的日本人并没有被埋葬在这里,埋葬的是当地无亲无故死去的中国矿工的尸体,他们被用薄棺材板包裹后,一层层地埋葬在这里。资料说,4月26日,由于是星期天,下矿的日本人很少。瓦斯爆炸后,煤矿的五个坑里冒出滚滚黑烟。为了保护煤炭资源和井下设备,日方矿长下令停止向井下供气,并封锁事故坑。几个小时后,发现石连沟的日方坑长上野健二还在井下,于是命令日方矿山救援队下矿搜救,找到活着或死去的人。 在寻找这名日本人时,矿难救护队遇到了无数中国矿工,有的受伤倒地大喊求救,有的中毒后倒地呻吟。日本矿难救护队一一询问,将他们翻过来,看脸辨认身份后便离开,任由中国矿工在充满一氧化碳的坑道里死去。后来,日本矿长获救,他是矿难中唯一幸存的矿工,在本溪湖煤矿工作到1948年才回日本。与此同时,1500多名中国矿工的尸体随后被拖出矿井。瓦斯爆炸后,下矿的矿工家属聚集在矿坑外,哭泣着寻找丈夫和孩子,被守在矿坑的日本人用刺刀和棍棒驱赶。许多矿工家属眼睁睁地看着亲人死在矿井里,日本人没有救他们,也没能救他们。 他们只能哭泣。事后,本溪湖大街小巷飘扬着哀悼的旗帜和精神横幅。矿工死亡人数超过1500人,而直接下令关闭矿井以保护煤炭的日本矿长被罚款其年薪的十分之一。
痛,好痛啊,我的心好痛。我看到了大仓喜八郎那挂满勋章和绶带的笑脸。
肉山墓背面碑文模糊,石刻很浅,资料显示碑文部分内容如下:(原文无标点,标点是我亲自加上的)言下之意,生活艰难,得一世英名,增产报国,享受受封赏的荣誉。此时,远在西印度洋、南澳等地的大东亚圣战忠勇将领,义无反顾地起兵歼灭美英,建立了空前的光辉战功,坚信决战必胜,铁石心肠。我们本溪湖煤铁公司肩负着制煤、制铁的重要使命,实业勇士们以永不眠息、屡战屡胜的精神为后盾。 康德九年四月二十六日下午二时零八分,六塘煤矿瓦斯受风灾而爆炸,当时由于抢救困难,共有1327名工业勇士在作业中英勇牺牲。因此,报国英雄精神永远是我们公司的守护神。在这场灾难刚刚解决之时,那些殉职的英灵,才是死后最受尊敬的人,他们是皇帝陛下出于怜悯而从国库中赐予金银的人。皇帝陛下的圣意是深远的,我们无论在世还是逝世,都同样对他们心怀感激和感恩。
摘自《冯欲晓博客:揭露64年前本溪湖煤矿爆炸真相》,悼念。
日本人亲手树立的石碑和上面刻的铭文就是铁证:矿工们劳动强度极大,不眠不休,采煤、炼铁都是为侵略日军服务的,由于救援不及时,导致死亡人数达1300余人(实际遇难矿工1549人)。
满洲国康德皇帝溥仪
柔丘墓碑上写着1942年本溪湖煤矿惨案发生后,康德皇帝用私钱慰问遇难矿工,不知道溥仪是不是也要用私钱,在本溪湖、南芬、鞍山、抚顺等地的乱葬岗上,一一慰问无辜的遇难者,以显示他的大恩大德?呸!大仓集团要煤不要中国人命,溥仪作为伪满洲国最高皇帝,欺骗中国人民,勾结日本人出卖国家资源,危害人民生命,这种败类让我骂娘!
纪念馆位于如今的西湖滨江花园附近的绿地上,内有碑文:纪念本钢一厂2008年10月关闭。
本溪解放后,大仓财阀掠夺本溪湖煤铁资源的矿山、工厂又回到了人民手中。当家作主的工人阶级为祖国和人民辛勤劳动,一直到2008年西湖工厂停产,一直保持着稳产高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部分工厂设备和建筑遗址已成为国家工业遗产保护文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溪煤矿工人和钢铁工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家在西湖地区塌陷区进行了棚户区改造,使昔日的本溪湖变成了崭新的西湖,居民居住条件由低矮破旧的矿工房、小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祖国没有忘记为国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西湖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证本溪市的长远发展和本溪居民的长期就业,国家除继续发展和建设原有的煤炭、钢铁工业外,大力发展机械、化工、纺织、建材、医药等地方国有支柱产业。20世纪90年代,这些地方国有工业相继改制或关闭。
如今的本溪,除了钢铁产业,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支柱产业能够支撑本溪人的长久居留。大量高考考上外地大学的年轻人,选择在外地打工,再也没有回本溪。如今,无数的退休老人,正踉踉跄跄地流落在本溪街头。
如今本溪越来越大,深本新城、太子河新城连成一片,日新月异,但支撑它的是什么产业?需要什么样的人?
如果有一天本溪的铁矿枯竭了,本钢像首钢、济钢一样搬迁到沿海港口城市,整个本溪市是不是会像它的发源地一一西湖(本溪湖)一样,只剩下高楼林立的居住区?
我真的不希望这一天到来,但它一定会到来,我们逃不掉时间的贼,也逃不掉有限的矿产资源。
本溪因矿山而兴盛,本溪也将因矿山而衰落。
一百年前,本溪是个村子,名叫“窑街”;一百年后,我生我养我的土地本溪,又将叫什么村子、什么镇呢?
后记
为了写本文,我曾到西湖、蔡屯实地考察、拍摄各类日伪遗迹。我的王尔文同学曾两次陪我进行实地考察,张大文老师曾到西湖进行实地讲解。在此表示感谢。图为王尔文在本溪蔡屯水泥厂家属区职工花园考察时拍照。本文大量图片史料来源于《本溪印象》、《大文系列》、《萧亮博客》、《冯玉晓博客》、《杜桥博客》及网上众多历史文化图片资料,谨此表示敬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