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蜀王羲之墓:中国古代墓葬中最精美的地宫。 为什么会有藏族石刻?
1978年,成都东郊一所中学在建设教学楼时,意外发现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墓。 博物馆工作人员根据墓志铭,认定该墓的主人为蜀王熙王。 墓中存有《明代蜀王羲之志》,记载羲王生前为人“清正廉洁”,只在蜀国坐了一年九年。 岳,死于“风病”。
熹王墓是目前发现和发掘最早的明代蜀王墓。 翁珊珊先生是第一位进入淑熙王墓地宫进行勘探的考古学家。 他说,羲王墓发掘之初,整个地宫被淹没在数米深的清水中。 将宫殿里的水全部抽干后,他乘着梯子下了地宫,看到了手电筒的光亮。 下面,地宫的朱漆石门、石斗拱、额梁上的彩绘、琉璃瓦、棺材上的朱漆,都一样新亮。 整个地宫可以用“金碧辉煌”来形容。
更让他惊讶的是,墓甬道的两侧,都有威武的将军雕像守护着, 前院及两侧厢房内,有数百尊军马礼俑、乐队鼓俑、执事俑,排列整齐。 中庭及两侧厢房中,陈列着椅、柜、盒、箱、车等文物的模型,以及杯、盘、碗、壶、壶等陶瓷器皿。 此外还有士兵、侍卫、夫仆、僧人、道士、儒生。 、太监、宫女、宫官、执事一应俱全。 “地宫内的建筑布局和随葬陶俑可以说是明蜀诸侯地宫的一个缩影。这些琉璃陶俑虽然遭到盗墓者的侵扰,但数量之多、气势之大确实令人惊叹。 ” 叔熙王墓一经发现,就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古代墓葬中最精美的地宫”。
陵寝宫殿完全仿明初蜀宫地上建筑。 它按比例缩小并建在地下9米深处。 是一座仿木结构的地宫式建筑。 地宫建筑为三进三殿的四合院,沿中轴线对称布局。
地宫长31.7米,内高5.5米,宽6.7米。 从前到后依次为八字墙、大门、门厅、前厅、中庭、正厅、后院、后厅、卧室、照壁、端墙。 其中前、中、后院两侧设有配殿。 殿前两侧各有左耳室、右耳室。 宫殿中央有一座长4米、宽2米、高0.6米的两条龙戏珠雕塑。 有一云纹石棺床,其后为绿琉璃照壁,镶嵌着镂空彩陶二龙戏珠雕塑。 这件圆形镂空金釉双龙盘堪称明代艺术珍品。 其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墓内主要建筑构件均采用优质青石雕刻而成。 进入地宫前,有数十级石阶。 地宫前殿矗立着匡智碑,记述了熹王的文武功绩。 碑上雕刻的五爪吉祥龙超过了当时诸侯对四爪龙的待遇,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表明皇帝对蜀王有特殊的礼遇。
地宫内的仿木、石雕花格门窗雕刻精美。 棺室顶部绘有向日葵、菊花缠绕的图,千姿百态的牡丹图,还有祥云、莲花的图。 它们形神兼备,各有神韵。 墓室各处散落着绿色琉璃瓦、琉璃斗拱、脊兽等器物,完全模仿了蜀宫的宫殿布局,雄伟、华丽、精致。 整个墓室的墙壁、门、柱、梁都覆盖着朱砂。 红墙绿瓦相得益彰,富丽堂皇。
地宫穹顶中央有一个巨大的轮状图案,由外、中、内三个同心环组成。 其色彩鲜艳,具有明显的藏式风格。 外环与中环之间,均分为八格,每格刻有莲花花瓣,花瓣上分别刻有宝伞、金鱼、宝瓶、妙莲、右手海螺、吉祥结、胜幡、金轮等八种宝物。 内圈中央为梵文装饰图案,藏语称“行香”。 左侧有太阳、月亮和亮点三个小图形。 整个人物构思巧妙。 外环与中环之间的八片荷叶顶部形成一个托盘,可盛三朵莲花。 羲皇陵的藏式石刻利用藏传佛教的象征意义来表达两层含义。 一是对死者进行供养和祝福,二是寓意死者已升入仙界,永远在佛教守护的清净吉祥之地。 领土。
汉族蜀王为何在葬礼上采用某些藏族习俗? 有学者认为,这与习王所处的历史时代以及四川在藏汉文化、经济交流中的特殊地位有关。 明亲王一家对藏传佛教的信仰相当狂热。 四川毗邻藏区,接触藏族僧人和藏传佛教的机会较多。 蜀王信仰藏传佛教,这并不奇怪。
学者们甚至推测,自元末以来,皇室和皇帝就大量修习密宗佛法。 这是因为,密宗修法中的一些“以妙欲为道”的方法,很容易被那些贪图享乐、纵欲奢侈的统治者用来作为性快感的手段。 羲王继位为蜀王后,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享受着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既可以填补他空虚的心灵,为他的思想找到寄托,又可以满足他的情欲需要。 熹王只活了26岁,这可能与他生活放荡或错误修行密宗有关。 这至少可以说明熹宗生前对藏传密宗佛教十分喜爱。
据《明史·诸王世谱》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 除太子、南太子未被封为诸侯外,其余24个儿子均被分配到各省。 其中,皇十一子朱纯被封为蜀国诸侯。 第一代蜀王称为蜀献王。 朱淳子死得很早,他本人死于永乐二十年。 其长孙朱友愚继位,成为蜀景王。 蜀景王死后,没有子嗣,其弟洛江王有嗣继位为蜀王,是为羲王。 这位羲王死时年仅26岁。 熹王没有子嗣,他的叔父保宁王继位为蜀王,是为和王。 从蜀献王到明末,蜀国共有13位国王。
羲王墓虽然遭到盗墓贼的袭击,但整个地宫却保存完好。 盗墓贼盗走的无非是金银财宝,还有各种冥器、陶俑、陶瓷器皿。 尽管它们受到干扰和损坏,但大多数仍然存在。 通过考古发掘,西王陵共出土陶俑、陶马、陶家具、各类明器皿、“宽志”碑、水晶摆件等文物680件。 这是迄今为止蜀王陵出土文物数量最多的一次。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