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墓地背后到底有多少“坟主”?
■社论
公益性墓地转变为商业性墓地,墓地价格上涨在所难免。 那么,有多少公益墓地打着公益旗号经营,实际上是商业运营呢?
清明前后,“坟价超过房价”的现象再次引发热议。 近日,《人民日报》记者在上海、广州、西安等地调查发现,商业墓地造价在万元左右的并不多见,大多在数万元以上。
商业墓地卖高价似乎可以理解。 但近期广东发生的“坟主”事件表明,一些打着“商业墓地”幌子赚钱的人,本来应该是造福于民的公益性墓地。
广东陆丰“墓主”林耀昌向当地政府承包了一座公益墓地,并以此作为盈利工具。 公益性墓地转变为商业性墓地。 此后墓葬价格的上涨可想而知。 如今,“墓主”及涉案官员已被立案调查,但“墓地天价”背后到底隐藏着多少这样的“墓主”? 有多少公益墓地打着公益旗号经营,实际上却是商业运营?
几年前,广东省民政厅在相关通知中提出了这一问题:“一些县(市、区)无视国务院、民政部和省有关规定,乱建公益性墓地,私人使用公益性墓地。 将墓地改成商业墓地对外经营是违法的……”新华社最近也报道了农村公益性墓地的一些乱象。比如政府出面办理手续,私人经营却牟利幕后;以公益墓地的名义,申报一路开绿灯,在土地未获批之前就建了墓地。
可见,这一现象并不只存在于一时一地。 这种公益性墓地“变味”的做法,不仅直接损害了群众利益,也给整个墓地市场的“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 公益性墓地少了,商业性墓地的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在一些报道中,常说高价墓地受到追捧,而低价生态墓地则被忽视,因为人们有攀比心理。 但如果地方政府做好监管,严格控制那些豪华的商业墓地,就不会造成墓地的“贫富差距”,而是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建设相对平等的公益性墓地,用更多的资源建设相对平等的公益性墓地。我们用更多的精力把公益墓地管理好,是不是就会少一些比较?
因此,在墓地问题上,地方政府首先要摆脱逐利心理。 陆封的“坟主”成为“大师”,不仅是因为他个人的神通,更是因为当地政府的暗中配合。 消息人士透露,镇政府将墓地转让给“枫叶”经营时,签订了一份合同,规定每年政府分享35%的利润。 不存在利益勾结,这种违法违规行为较多的行为,今天在网络上曝光不仅会引起关注和处理。
民政部近日表示,将印发《关于加强公益性墓地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确保中低价位墓地纳入政府定价和指导价,规范管理中低价墓地。 这个方向值得肯定,但建议走得更远,禁止政府审批高价豪华墓地。 而是把重点放在公益性墓地的建设和维护上,严格监管,防止公益性墓地在现实中“变脸”。 政府并不想从中牟利,所以“墓主”自然没有生存空间,而墓地的天价或许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夸张。
” >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