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革命公园实践报告
为宣传党史知识,加深对党史的了解,学习前辈们崇高革命精神,2023年7月1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党史精神宣传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来到西安革命公园参观学习。
革命精神将永世传承
西安革命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五路东段北侧,始建于1927年3月,为纪念北伐前夕保卫西安牺牲的陕西国军军民而建,是集纪念文化园区、革命遗址和市民游览、观赏、休闲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公园。它不仅承载着西安近代革命历史,也是西安红色地标之一,也是北方近现代园林中典型的纪念文化园区,是众多市民、游客、青少年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
7月18日上午,实践队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革命公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池水,中间立着一块巨大的太湖石,四周环绕着一圈圈水口,相传是唐代兴庆宫遗物,成为公园珍藏的重要文物,展示着唐长安城的历史信息。往前走,可见公园的重要建筑,沿着中轴线而建,有革命亭、忠烈祠、湖心亭等;两边的树林中,对称分布着东陵、西陵、东忠烈祠、西忠烈祠等。
公园中央矗立着一座革命亭,它是革命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它原为清代科举馆明远楼,为六角顶三滴水的古建筑,分两层,高约15米。新中国成立后,革命亭改为三层,形成了现在的样式。如今的革命亭高约20米,基座方形,四周有柱廊;第二层向内,第三层削角,呈正八边形。亭顶南侧檐下有寇夏所书“革命亭”三个隶书大字。革命亭后有一座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这里原是烈士祠,后来改名为“忠烈祠”,供游人凭吊缅怀; 如今这里已改建成介绍革命公园历史的展览馆,目前正在举办“不朽丰碑、永恒纪念”主题的革命公园历史图片展。烈士陵园的东西两侧,竖立着“革命公园国家烈士墓”、“荆先生纪念碑碑文”、“胡公礼将军革命纪念碑”等6块大小不一的石碑,纪念当时牺牲的西安市民和英雄们。
1993年,革命亭西北侧修建了杨虎城将军铜像。此后,革命亭东北侧及公园西门内又修建了谢子长、刘志丹塑像,以纪念两位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如今,这三尊各具特色的塑像已成为革命公园的标志性建筑。
图为实践队参观西安革命纪念馆。
7月18日中午,实践团成员在学习参观中了解到,1927年春,于右任先生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主持陕政。为纪念西安城围时牺牲的军民,他发起修建革命公园。西安各界人士抬土筑起两座大坟,俗称“万人冢”,葬骨分男左女右,两座坟前竖有《陕西革命烈士合葬墓碑记》等多处碑石。
图为实践队诵读伏羲墓碑文。
党的历史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感触颇深。参观中革命前辈的事迹,提醒年轻人在保持雄心壮志的同时,更要关注脚下的路,不忘初心为何而行。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经沧桑而愈发坚定。我们要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理念,让党的初心感染每一个人。
没有哪个民族的崛起是注定的。1921年夏天,几个比我们大几岁的年轻人坐在一艘小船上,他们商量着如何书写奇迹,他们要做的就是改变眼前积贫积弱的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小红船上萌发的星火,百年后照亮了整个中国。今天,世界仍然需要我们去改变。他们那颗赤诚赤子的心,将由我们去延续。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要永远保持革命前辈在艰苦岁月中磨练出来的品质,发扬红色传统,延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鼓足勇气,踏上下一个百年的新征程。学习党的历史,听党的话,用青春建设青春中国,用歌声慷慨报国,亲吻党的赤诚忠诚,以史为鉴,以史为鉴,以史为鉴,回顾建党百年历程。 薪火相传,前景广阔,能否正确对待历史,决定一个国家怎样发展。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拒绝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历史发展,学习党的历史上先辈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的红色精神,如赵一曼“为新国舍身、为中华舍身流血”的爱国主义精神、大庆铁人“拼下大油田”的英勇奋斗和鲜血,感悟人生的得失,弘扬党的历史英雄气概和正气,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积极学习百年党史所蕴含的优秀品质,深刻领会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实事求是精神,培育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宽广胸怀。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学习党史更应注重实践与理论并存,把日常党史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
英雄风起,长江流淌,征程两万里,水流滔滔,旌旗招展,一曲一饮万金,远城几方策,烽火吹四个月,渡江落日覆山河,青龙何捕,长缨绕腕,党史长卷载千里山河。唯有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才能写出春秋,才能用尘雾补浩瀚大海,才能用萤火虫微光点亮日月。我们要争做学习党史的先锋青年,在红色道路上稳步前行,追逐梦想,努力奋斗,努力成长为能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青年。
图为实践队参观西安革命公园时合影。
材料学院举办“延续红色血脉 谱写时代华章”暑期学习党史社会实践活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